隨著汽車電子智能化進程加速,輔助駕駛控制器正面臨算力躍升與防護升級的雙重挑戰。傳統三防漆在連接器防護、射頻信號傳輸、散熱效率、防冷凝水等關鍵環節已顯現明顯短板,而納米涂層技術通過其超疏水特性、極低介電常數和柔性結構等創新優勢,為解決電子防護難題提供了創新性的解決方案。這項技術不僅能實現連接器區域的無避讓全覆蓋,確保信號無損傳輸,更能適應-50℃至150℃的嚴苛工況,為高算力車載控制器提供新一代防護解決方案。
2025年9月11日,先禾新材料(蘇州)有限公司產品經理舒志耀在2025第五屆未來汽車AI計算大會上表示,納米涂層技術通過超疏水、低介電常數、極低熱阻等特性,從材料特性到工藝適配,納米涂層展現出系統性突破:微觀仿生結構實現106°水滴角,20GHz頻段下介電常數低至2.73,-50℃彈性模量僅0.12MPa,這些性能指標直接解決了傳統工藝在防水、信號干擾和應力損傷等方面的核心痛點。更值得注意的是,該技術兼容噴涂、浸涂等現有工藝,60秒常溫固化的特性大幅提升了產線效率,為汽車電子防護領域樹立了新的技術標桿,可全面提升輔助駕駛控制器的防護等級與可靠性,為高算力車載硬件提供新一代防護解決方案。

舒志耀 | 先禾新材料(蘇州)有限公司產品經理
輔助駕駛控制器防護面臨的核心挑戰
當前輔助駕駛控制器在防護領域面臨的技術瓶頸已形成系統性挑戰,這些痛點不僅存在于單一環節,而是貫穿從設計到量產的整個生命周期。在連接器防護方面,傳統工藝的避讓要求使得底部焊點完全暴露,形成防護鏈中最薄弱的環節;信號傳輸質量則因三防漆3.21的高介電常數而大打折扣,直接影響5G和藍牙模塊的通信穩定性。更為嚴峻的是,隨著芯片算力突破1000TOPS,傳統涂覆材料90微米的厚膜結構成為散熱路徑上的重大阻礙,其高熱阻特性使導熱凝膠的熱阻上升約100%,導熱系數下降約50%。敏感元器件如共模電感的銅線容易受UV三防漆固化低溫收縮應力影響,而導致銅線拉斷。環境適應性測試中,傳統涂層在經歷-50℃至150℃的冷熱沖擊后,元器件間隙和焊點位置出現肉眼可見的開裂,而電容電阻倒角處僅5-6微米的掛漆厚度完全無法抵御濕氣侵蝕。

圖源:演講嘉賓素材
生產環節的瓶頸同樣突出,固化爐不僅延長了生產節拍,更占用了寶貴的車間空間,而復雜的返修流程往往需要專業解膠劑和特殊工藝,進一步推高了制造成本。這些相互關聯的痛點正在倒逼防護技術的全面革新,納米涂層通過其30微米的超薄厚度、2.73的介電常數和0.12MPa的彈性模量等突破性指標,為行業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路徑。

圖源:演講嘉賓素材
納米涂層技術特性與防護機理
納米涂層作為一種革命性的有機硅防護材料,其技術突破性體現在多個關鍵性能維度。在微觀結構層面,該材料通過精確調控的納米級凸起結構模擬荷葉效應,配合有機硅固有的低表面能特性,實現了106度以上的水接觸角,這一特性使其在防冷凝水、抗鹽霧腐蝕和阻隔濕塵方面展現出卓越性能。在電學性能上,材料在20GHz高頻環境下的介電常數穩定保持在2.73,介質損耗控制在0.0053的極低水平,這一數據較傳統UV三防漆的3.21介電常數和0.01介質損耗有顯著優勢,確保了對5G、藍牙等現代通信信號的零干擾傳輸。機械性能方面,納米涂層在-50℃極端低溫條件下仍保持0.12MPa的超低彈性模量,與傳統材料高達1000MPa的數值形成鮮明對比,這種近乎零應力的特性使其能夠安全應用于線徑極細的共模電感等敏感元器件。
環境適應性測試數據更為亮眼,在-50℃至150℃的1000次冷熱沖擊循環中,材料未出現任何開裂或剝離現象,同時厚度控制在20微米以內的漆膜在電容電阻倒角及芯片引腳等復雜結構上仍能保持均勻包覆,這些特性共同構成了納米涂層在汽車電子防護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圖源:演講嘉賓素材
納米涂層在防護應用中的核心優勢
納米涂層技術在工程應用層面展現出全方位的突破性優勢,其創新特性直接對應解決了輔助駕駛控制器防護的多個關鍵痛點。在連接器防護方面,該技術通過獨特的插拔擠壓機制實現漆膜動態推開,不僅保持導通性能,更首次實現了連接器底部焊點的100%無死角防護,徹底解決了傳統工藝必須避讓的行業難題。針對高算力芯片的散熱需求,實驗數據顯示在30PSI壓力下,涂覆35微米納米涂層的導熱凝膠熱阻與導熱系數變化非常小,而傳統UV三防漆則會導致熱阻上升約100%,導熱系數下降約50%,同時其有機硅體系完全規避了引發鉑金催化劑中毒的風險。
在微觀防護效果上,電容電阻倒角及芯片引腳等傳統工藝難以覆蓋的立面位置,納米涂層展現出驚人的20微米均勻包覆能力,這得益于其極快的霧化速度能夠在復雜結構表面快速累積厚度。防水性能測試中,106°的超高水接觸角使液態水始終維持珠狀形態,實驗視頻清晰顯示涂覆納米涂層的PCBA在電解質水中完全隔絕電解反應,而傳統防護材料在相同條件下出現大量氣泡。對于鉭電容等特殊元器件,浸涂工藝可使納米涂層滲透至塑封材料內部,形成分子級的防護屏障,實測數據表明其可將濕氣侵蝕導致的等效電阻變化率降低80%以上。生產效率方面,60秒常溫固化的特性不僅省去了固化爐設備投入,更使單板生產節拍縮短40%,配合可輕松去除的環保稀釋劑,整套工藝實現了從生產到返修的全流程優化。這些技術突破共同構成了納米涂層在汽車電子防護領域不可替代的競爭優勢。

圖源:演講嘉賓素材
納米涂層適配多場景施膠工藝
納米涂層技術在工藝適配性方面展現出卓越的靈活性,其與現有生產設備的無縫兼容為制造企業提供了多樣化的實施方案。該技術完美適配傳統三防漆涂覆設備,通過壓電閥噴射系統可實現微米級精度的定位涂覆,該技術可顯著提升材料利用率和膜厚均勻性”或“該技術有助于減少材料浪費并實現更均勻的涂層覆蓋,顯著降低生產成本。對于研發驗證和小批量生產場景,手工刷涂與浸涂工藝提供了零設備投入的解決方案,特別適用于BGA封裝等復雜結構板卡的底部縫隙填充,實驗視頻清晰展示納米涂層通過毛細作用能完全滲透至0.6-0.8mm的狹小間隙。涂覆了納米涂層的BGA,可以有效阻隔液態水進入BGA底部。
在量產環節,噴涂工藝通過簡化的矩形編程即可實現整板覆蓋,膜厚均勻性控制在±2微米以內,較傳統工藝提升50%的均一性,同時60秒常溫固化的特性徹底消除了固化爐的空間占用。企業可根據不同產品階段的需求自由組合這些工藝,無論是高精度點涂、局部加強防護還是整板快速覆蓋,都能在現有產線基礎上實現平滑過渡,這種"即插即用"的適配模式大幅降低了新技術導入的改造成本與風險。更為關鍵的是,這套工藝體系不僅適用于標準化的汽車電子控制器生產,還能靈活應對智能座艙、域控制器等新興領域的多變需求,其模塊化的設計理念為未來產線升級預留了充足空間,展現出納米涂層技術從實驗室到量產的全鏈路適配能力。

圖源:演講嘉賓素材
企業技術積累與全球化布局
先禾新材料作為源自歐洲的電子材料技術先驅,憑借逾80年的深厚技術積淀,已構建起覆蓋熱界面材料、防護涂層、灌封膠及導電材料的完整產品矩陣。在防護材料領域,其創新的納米涂層技術不僅通過IPC-CC-830B和DIN EN 60112等國際權威認證,更在控制器防護、集成電路板級封裝、光伏逆變器等綠色能源設備中實現批量應用,其中UV三防漆UVC系列與納米涂層Nano Coating系列已其產品已應用于多家知名汽車電子零部件廠商及主機廠。公司以蘇州4000平方米的研發生產基地為核心,同步在德國斯圖加特設立歐洲技術中心,墨西哥蒙特雷工廠專注北美市場供應,東南亞辦事處則輻射新興市場,形成24小時響應的全球化服務網絡。
特別在汽車電子領域,先禾的導熱凝膠SP2系列與納米涂層組合方案已成功應用于多款量產車型的輔助駕駛域控制器,其2.34x10¹?Ω·cm的體積電阻率和>600V的CTI性能為高電壓平臺提供安全保障,而聚氨酯灌封膠PU系列更在電池管理系統(BMS)中實現批量替代進口產品。這種"材料創新+本地化服務"的雙輪驅動模式,使先禾成為少數能同時滿足車企對防護性能與供應鏈穩定性雙重要求的供應商。

圖源:演講嘉賓素材
未來與展望
面對輔助駕駛控制器向高算力、高可靠性演進的技術趨勢,納米涂層通過材料創新與工藝適配性突破,為行業提供了兼具防護效能與生產可行性的解決方案。未來,隨著車載電子集成度持續提升,納米涂層技術有望在芯片級防護、異構集成模塊等領域進一步拓展應用邊界,推動汽車電子防護標準邁向新階段。